2023-09-02
王厈(生卒年代不详) 名泽久,字春脚,号王屋。明兰阳(今兰考县境蔡楼村)人。明天启辛酉(1621年)荐乡试,崇祯辛未(1631年)中进士,具有奇才。志坚力学,性诙谐豪放,不拘小节,做事有胆略,为乡里所敬爱,亲期间多传闻趣事。作诗为文,一反迂腐靡丽之风,格调清新,自成一家。任山东滋阳令时,为官聪慧廉直,人多敬重。明未,皇族暴戾天下,为非作歹,紫阳县尤甚,竞白日在大街欺压残害百姓,地方官员不敢过...
2023-09-02
许子廉(1898~1934) 河南省兰考县张君墓镇李培元村人。192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事党的地下宣传工作,主要活动在信阳、漯河、许昌、洛阳、郑州、开封等地区。1929年12月随吴芝圃到考城小学任教,建立党组织,开展工作。1930年底,因叛徒出卖,被捕入狱,押赴南京,封官许愿,不为所动,严刑拷打,无所畏惧,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。1934年春,经党组织多方营救释放回家,后因伤势过重去...
2023-09-02
崔宜平(1915~1942) 中共党员,1915年10月生于兰考县城关乡范楼村一个较富裕的家庭。1935年至1937年在北京上学时,看到了政府的腐败无能,受中国共产党思想,接受了马列主义,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,赶走侵略者,中国才有和平,中国人民才能幸福。1937年4月,崔宜平投笔从戎,毅然参加了革命。当时,正是抗日战争爆发前夕,他被分到配到山东第一巡迥抗日宣传队工作。1938年底,调到八路军...
2023-09-02
岳秀松(1868~1949) 兰考县城内人。出身贫苦,12岁到祥符县拜名厨师学烹调。性情善良,心灵手巧。他擅长扒鱼翅、蒸方块、烤鸭、烧猴头、扒熊掌、清蒸燕窝等。又巧于备办素席,仅豆腐一类,便能做73种。又以高装盘出名,刻制拼花精美,种类繁多。1901年,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由西安回銮北京,路经开封时,因秀松烹饪技术高超,曾亲做膳食,由此远近闻名。
2023-09-02
祝培成(1897~?) 河南省兰考县谷营乡四明堂村人。祝培成从小热衷武术,外出投师学艺。因吃苦耐劳,勤奋好学,天资聪慧,功力日长,很得师父器重。经数载严寒酷暑,熟练掌握各种拳法套路,兵刃器械役使自如。1928年,河南省在开封举行武术省考,祝培成以7局6胜夺得比赛头名。之后两年间,又赴少林寺师从海灯大师,武艺达到炉火纯青。1933年,在南京举办全国武术国考。36岁的祝培成代表河南参赛。面对各路...
2023-09-02
耿愔(1873~1955) 字汝和,一字雨未,号友鹤。河南省兰考县红庙镇耿菜园村人,廪生。清末变学制罢科举,遂不复求仕进,专以读书讲学记述先业为事。其遗著甚富:《四书》笔记十三卷,《五经》笔记二十五卷,《三礼》笔记四十六卷,《春秋三传》笔记十二卷,《通鉴纲目》笔记十六卷、《四代史略》十卷、《安蔬庐文稿》四卷。学宗程朱,名满豫东。曾供职于河南通志馆,主编《河南通志·人物志》、《阳武县志》及《续...
2023-09-02
焦裕禄(1922.8~1964.5)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,汉族,出生于贫农家庭。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。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,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。贫困的生活,艰苦的劳动,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、坚强倔强的性格。1938年,家乡沦陷,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,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。1941年,家乡大旱,颗粒无收。父亲被官府催捐,地主讨债逼得悬梁自尽。阶级仇,民族恨,...
2023-09-02
吴芝圃(1906~1967) 杞县人。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26年2月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。1930年初,任中共考城县委书记并以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,开展党的地下工作。1938年4月,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、豫东特委书记,10月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河南省委副书记、书记、省主席、省长,全国第一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共中央委员、中南局书记处书...
2023-09-02
傅铜(1888~1970) 字佩青,兰封县城关东大街(现兰考县城关镇东街)人,中国著名的哲学家、教育家。13岁中秀才,其后在开封中学堂读书。1905年官费赴日本留学,先后毕业于东京巢鸭宏文学院,早稻田大学及东京帝国大学哲理学论理学系,并入东京帝大研究科。1913年回国,后又入英国牛津大学及伯明翰大学深造,获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。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去英国邀请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...
2023-09-02
张绍儒(1907~1970) 张君墓镇张公安砦村人。他生性豪放,为人正直。1938年日军侵占豫东,他出于民族正义感,拉起地方武装抗击日军。不久,被开封县县长傅贞甫委任为兰封县抗日副司令居张公安砦一带。随后和考城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徐锡鹏取得联系,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多次打击日军,引起驻民权县日军的恐慌,多次对绍儒的围剿。根据考城县抗日民主县政府指示,绍儒假降日军,被任命为兰封三区联保主任、自卫团三...
2023-09-02
张伯行(1651年—1725年),字孝先,号恕斋,晚号敬庵,河南仪封(今河南兰考)人。清朝大臣,理学家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进士。累官至礼部尚书。历官二十余年,以清廉刚直称。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。学宗程、朱,及门受学者数千人。去世后,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,谥清恪。光绪初年,从祀文庙。有一子张师载。张伯行著作宏富,有《正谊堂集》十二卷、《道南源委》、《道统录》、《伊洛渊源续录》、《...
2023-09-02
王梦兰,河南考城县(今属兰考县)人。辛亥革命烈士。1911年,与刘莪青等创立仁义会于考城等县。开封起义前,汴中革命机关派人去考城联络起义事,王梦兰挑选勇士2000余人抵汴,埋伏在曹、宋二门外。12月22日在汴城外被捕。张钟端、王天杰、李干公、张兆发、刘凤楼、张得成、崔德聚、李鸿绪、徐振泉、单鹏彦等11位同志,于12月23日和25日分别慷慨就义于开封南关和西关,后由同盟会员沈竹白以慈善名义收殓...
2023-09-02
李心昂,河南考城县(今属兰考县)人。毕业于河南高等警校,信仰孙中山三民主义,胸怀革命思想。清朝末年,联合同志,秘密加入同盟会。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,与孙振淼等商议回考城,招集本地仁义会会员约期举义响应。旋因事未能如愿,即赴开封,定期再举,被推为指挥。复召集本地仁义会数千人,命其侄李世祺率领前来开封,定于12月22日在开封起义。嗣事泄,张钟端等人被捕殉难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,被选为...
2023-09-02
杨廷弼(1855-1922),字子良,河南兰阳县人(今兰考)。清朝武状元,守卫边疆有功,封新疆伊犁靠山候。杨状元名廷弼,字子良,出生于清咸丰五年(1855)兰阳县三义寨薛庵村,后因河患,南迁今兰考县三义寨乡梁圪垱村。乡有薛姓老翁,资助其习武,廷弼日夜苦练,勤奋不懈,连中三元(秀才、武举、进士)。光绪五年(1879)中武状元,年仅二十五岁。光绪七年(1881)任陕西神木营参将,后调任西安,继升...
2023-09-02
王廷相(1474—1544年),字子衡,号浚川,时人称王浚川、浚川先生、浚川公,明朝开封府仪封县(今河南省兰考县仪封乡)人,祖籍潞州(今山西省长治市)。明代中期官员、诗人、儒家气思想哲学家,官至督察院左都御史。他廉洁奉公、学识渊博、倡习唐诗,被称为“明代前七子”之一。又集成前人气本论,与罗钦顺、王尚絅、杨慎一起构建了气学,被后世称为“气学二王”之一。明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病逝,享年七十...
2023-09-02
张世禄,明兰阳(今河南省兰考县)城东张氏砦人。以丹青闻名于世,颇有影响。每作一画,“天机精到,妙契六法”。永乐年间(1403~1424年),皇上诏至京师。御试其艺,写生传神,有独得之妙。在所诏诸画师中,各画一兔,散置荒草间,命令鹰师放鹰,鹰盘旋良久,竟然攫取世禄所画兔图飞起。他画鬼神尤为精工,天下人皆欲求而宝之。更为宣庙(指宣宗朱瞻基)所重视,屡被诏至金殿,赏赐隆丰。由是授锦衣卫百户。
2023-09-02
刘大谟(1475年-1543年),河南考城县隐贤乡人。明朝政治人物、进士出身。正德三年,登进士,授户部主事,迁广东道监察御史,巡按辽东,后升任浙江按察司佥事。正德十六年,升任陕西按察司副使。嘉靖二年,升任四川布政使司左参政。嘉靖七年,升任山西巡抚。后改任四川巡抚,聘杨名、杨慎、王元正等修嘉靖《四川通志》八十卷。
2023-09-02
明嘉靖己未(1559年)进士,先后任婺源、高平县令,以政绩拜礼科给事中。值穆宗登基,疏请视朝、莅经筵、广顾问以兴新政,被采纳。庚午年(1570年)晋升太常少卿,命未下,而内江相请更制兵营,卤草疏,极言不可。人劝他说“已迁官,言少巽何如?”卤说:“未受前,还是谏官!”疏入,兵营如故。辛未(1571年)升右通政,9月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,提督操江,巡抚浙江。戊寅(1578年)诏巡抚保定,提督紫荆、...
2023-09-02
王春脚,王厈(hǎn),字春脚,号王屋。明末兰阳县(今兰考县三义寨乡蔡楼村)人。天启年间,(1621年)荐乡试,崇祯辛未年(1631年)中进士。少年时聪敏好学,具有奇才,性格忠厚坦诚,诙谐豪放,不拘小节,颇具胆略,深受乡里人闷得敬佩。他所著的诗、词、文赋,喜欢记录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,自成一体,与当时文坛上的迂腐靡丽之风形成鲜明对比。王春脚入士后,先任山东滋阳(后改任兖州)县令,为官聪慧廉直,...
2023-09-02
焦裕禄(1922.8~1964.5) 山东省博山县北崮山村人,汉族,出生于贫农家庭。因家贫只读四年小学。11岁随乡亲推车运煤挣钱糊口,16岁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。贫困的生活,艰苦的劳动,使他从小就练就了吃苦耐劳、坚强倔强的性格。1938年,家乡沦陷,博山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,焦裕禄对日军表现出强烈的不满。1941年,家乡大旱,颗粒无收。父亲被官府催捐,地主讨债逼得悬梁自尽。阶级仇,民族恨,...
上一页
1
下一页
|